謹防城鎮化審批穿新鞋走老路
2012-12-26 10:45:49 來源:蘭瑞環球
中央最近推行新型城鎮化拉動經濟,各地規劃接連出臺城鎮化規劃。不過,需要謹防的是,城鎮化審批新一輪賣地和產能過剩,演變成穿新鞋走老路。
城鎮化到底該如何規劃方案呢?筆者認為,一看當地城鎮歷史上有什么歷史名人名事名食名品,二看歷史上的娛樂產品、宮廷產品,三看全國哪幾個地區想恢復古城,看看恢復的是哪個朝代的城,不要重復建設,如此,歷史文化產品就能出奇制勝,定下來與眾不同的產品后,然后規劃企業家、戰略投資者、文化企業、娛樂企業等品牌進行打造,恢復中國歷史上某個朝代的產品集中營,或者恢復本地城鎮幾千年來歷史上的所有產品大本營。
另外,根據本地現代企業特色,進行單一產品股份制包裝成大型企業,成功后與信息企業整合,用信息助力企業煥發第二春。并把信息技術武裝到歷史產品上去,讓歷史產品的一部分煥發第二春,也是豐富歷史產品,讓一部分歷史產品達到歷史與現代的整合。
對于進城農民不要僅僅是給個戶口,要通過新的企業讓進城農民持股上崗,這才是真正地解決城鎮化從賣地制造空城向制造持久崗位、持股的大企業興市轉型,通過差異化歷史產品、古城打造,避免重復競爭。通過信息技術復制到歷史產品和非信息行業產品中去,減少信息產業產品,這樣,就可以避免產能過剩。
當下全國各地未來防止城鎮化陷入空城化的賣地財政道路,提出核心為人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比如解決戶口、教育、老保流轉承接,同時承接產業。筆者認為,這并不是有效解決方法。因為這并沒有讓進城農民長居久安,只有持股又有上崗,才是保證進城農民長久在城市住下去的基本收入保障,離開此,城鎮化變成豆腐渣政策了。
通過以上分析,城鎮化并非還是原來的地鐵、軌道交通、城際交通、產業區、智慧城等,穿新鞋走老路是不行的。
發改委近期正在加緊編制《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該規劃將涉及全國20個左右城市群、18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對個城鎮的建設,為農民市民化通過服裝思路。筆者認為,城鎮化不能重走過去的老路,否則,將來各地產能過剩,比如各地爭相上馬信息產業、智慧城、環比產業、創意產業、現代繪畫藝術產業、新興產業等等,這些將成為將來信貸產能過剩產業。怎么辦?筆者認為,國家發改委需要前瞻性,現在讓各地新型城鎮化規劃方案一部分恢復古城、古建筑、古文化產業、古產品、古娛樂產業開發,這樣既減少將來的信息產業、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產能過剩,否則,將來這些產業產能過剩,各地爭相敲掉現在建設的新城,恢復古城,拋棄現在打造的現代產業區,恢復古產品古文化產業區,這是何必呢?這是再玩弄老百姓的血汗錢。
建議國家發改委現在在規劃新型城鎮化的方案審批前,進行指引,提前出臺指引比否決產能過剩方案好得多。希望國家發改委在新型城鎮化的審批上謹防穿新鞋走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