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193.com尢物视频国产,国产中文在线观看,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免费,

上市公司盛行高利貸危險游戲

2011-11-16 13:54:37    來源:蘭瑞環球經濟戰略研究中心

 民間借貸危機逐步顯現,“涉貸”上市公司也難以獨善其身。11月2日,有著“A股第一放貸公司”之稱的香溢融通發布了3700萬元委托貸款追還勝訴的公告,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其能否如愿拿回本息還不好說。壞賬的風險如今已變成不少放貸上市公司頭頂一把懸著的利劍。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熱衷于資本投資,過分沉迷于放貸的輕松暴富,反而冷落了主營業務,那么,舍本逐末的負面效應更是禍害無窮,值得深省。
  ■百余公司變身“放貸款爺”
  10月21日,開灤股份公告,公司將為子公司唐山中潤煤化工提供委托貸款,金額2億元,期限一年,利率為基準貸款利率上浮5.6%。10月18日,凌云股份公告,公司將向子公司廣州凌云新銳提供1000萬元委托貸款,期限一年,貸款利率不低于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
  在資本市場中,委托貸款本是一項非常正常的財務行為,用來解決關聯公司的資金短缺。然而,近年來,上市公司的許多委托貸款卻莫名變了味,演變為純粹的“高利貸”。特別是今年以來,在股市低迷、樓市調控、通脹高企、民間資金緊張的大背景下,面對高額利息的誘惑,上市公司“放貸”愈演愈烈,“金錢永不眠”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已有近150家上市公司先后發布了217份委托貸款公告,累計放貸金額300多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0%以上。僅三季度至今,滬市上市公司的委托貸款就有40多筆。
  上市公司參與民間借貸的規模變化與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緊密相關。此前的2008年,A股市場也曾掀起一輪放貸潮。而今年,上市公司放貸和墊資總額均創出了歷史新高。
  誠然,追求高息回報是上市公司放貸的最大初衷。雖說大部分委托貸款都是以母公司或子公司為對象,利息不會太高,大多維持基準利率或者稍微上浮,但還有香溢融通、時代出版、豐華股份、臥龍電氣等純粹把“放高利貸”當成重要業務的公司,它們的貸款利率就明顯高于基準利率。
  數據顯示,上述近150家放貸上市公司委托貸款的利率有一半以上高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最高的是時代出版,達到了24.5%,已逼近“民間借貸利率不得超過銀行4倍”的紅線。
  從貸款流向上看,資金多數進入了房地產行業。如武漢健民今年2月給中青旅集團武漢漢口飯店提供委托貸款1.5億元,年利率20%;今年3月,杭州解百給楓潭置業提供委托貸款5000萬元,年利率16%;4月30日ST波導公告,向淮安弘康房地產開發公司提供5000萬元委托貸款,期限一年,年利率為18%……
  ■40余公司投身“影子銀行”
  高息的誘惑實在難擋,除了直接發放委托貸款外,上市公司還紛紛通過參股成立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這樣的“影子銀行”進軍借貸市場。
  統計顯示,自2008年5月,央行發布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的指導意見》,允許眾多社會資本參與小額貸款公司設立以來,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便開始參與其中。據不完全統計,至目前,已有40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參股或增資了小額貸款公司,如康恩貝、聯化科技、深賽格、澳洋順昌、江南高纖等。今年也是上市公司投身小額貸款公司最多的一年,現已達到21家,占總數的50%。
  日前,海南高速發布公告稱,公司出資2.5億元組建了??诤?匦☆~貸款公司,并于今年8月完成了工商注冊。此前的10月11日,海欣股份公告稱,將以自有資金出資4100萬元,作為主發起人之一發起設立小額貸款公司;9月27日,西隴化工也宣布,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600萬元,作為發起人投資設立汕頭市金平區匯通小額貸款公司。此外,金山開發、東華能源、皖維高新、南京高科等公司也有類似意向。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這些公司的主營業務涵蓋了日用品、能源、物流、農業、紡織等多個行業,但卻均與金融行業不相干,頂多參股了部分金融企業,而它們的共性則在于,代表企業盈利水平的凈資產收益率普遍不高。翻看三季報,僅有康恩貝和聯化科技前三季度凈資產收益率超過了10%,其他多在4%左右。
  根據央行現行的貸款利率標準,6個月以下短期貸款年利率為6.10%,6個月到1年為6.56%,以民間借貸規則不得超過銀行4倍計算,小額貸款公司允許的利率上限在24.4%-26.24%之間,扣除成本等各種因素,業內人士透露,凈資產收益率可達到12%以上。兩相比較,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扶持,上市公司將資金投入到小額貸款公司再用來放貸的動因就不言而喻了。
  據了解,在浙江、江蘇、廣東等地,還有部分商業銀行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回報,也把部分資金以委托存款的方式交由這些渠道,再由它們以高利貸的方式借貸給中小企業,從中賺取高額息差。
   ■放貸喧賓奪主粉飾業績
  任何上市公司都有主營業務,從長遠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企業的投資項目選擇應當更多地考慮戰略上的相關性,把資源主要投入到主營業務中,這樣才能保持其在主營業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穩健地為股東創造財富。
  然而,目前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如飛蛾撲火一般投身放貸,甚至將其作為主業來抓,高額的利息收入也成為了利潤的主要來源。特別是那些實體業務增長乏力的公司,往往借此粉飾業績,迷惑投資者。單是翻看10月末發布的三季報財務數據,浙江龍盛、亞星化學、法爾勝、中化國際、天津松江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宣布通過委托貸款獲得了為數不小的收益。
  中衛國脈稱,公司三季度購買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及委托貸款實現投資收益1493萬元,是當期凈利潤同比大幅減虧的主要原因,當期凈利潤為-487萬元。錢江生化三季報顯示的“其他應收款”較期初增加了10978億元,增幅200%,也主要是公司委托貸款所致……
  更為典型的案例是ST波導。2010年,已連續兩年虧損的波導公司打了一場翻身仗,年度實現凈利潤4225.92萬元,成功摘“星”,而業績增長的關鍵因素就是對外委托貸款的貢獻。2011年中報,公司凈利潤為3514.6萬元,對外委托貸款的投資收益達到了1773.8萬元,占比50.5%。剛剛過去的三季度,這種狀態依然繼續,其當季凈利潤為4815萬元,委托貸款收益為2040萬元,占比42%。對此,波導公司并不認為做法不當,在一次采訪中,ST波導董秘馬思甜曾表示:“公司有這樣的閑置資金資源,社會上也有資金需求,我們也是對金融機構的拾遺補缺。”
  然而,雖然上市公司都在聲稱自己是用閑置的資金投資、放貸,但事實上,正如國泰君安分析師姜超所說,上市公司自有資金的富余主要是由于許多公司在發行之初的巨額超募,這也是投資者的血汗錢。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兩市有230多家公司IPO,合計募資2200億元,再加上增發和配股等再融資,今年上市公司融資總額達6100多億元。而據Wind資訊統計,現已投入使用的募資金額僅有1500億元左右。
   ■放款易收錢難違約乍現
    高收益伴著高風險,是鐵的定律。如ST波導今年5月底曾公告,給予青島中金創投的貸款應該于5月4日收回,但對方未能按期還款,公司將進行催討。雖然至6月23日,貸款和利息一并結清,但已延期一月有余,壞賬風險隱現。
  今年下半年,隨著民間借貸危機的愈演愈烈,上市公司放貸難收的風險更加突出。一張張委托貸款展期公告的出現,逾期、展期、賣債、訴訟紛至沓來,終于讓市場意識到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已向上市公司蔓延,資本逐利的本性在這場游戲中更像是刀口上舔血,投資者可能會遭受大盤下跌和相關公司壞賬攀升的雙重傷害。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5家公司的13筆委托貸款未按時收回,需要展期,涉及金額10億多元,其中香溢融通的委托貸款展期最多,有8筆;吉林森工委托貸款展期金額最高,單筆達4億元。
  香溢融通熱衷于放貸,有“A股第一放貸公司”之稱。交易所數據顯示,從今年1月-10月16日,該公司共發布61份公告,其中涉及金融擔保、放貸的就達27份,占比44.26%。
  從2011年半年報及相關公告中發現,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委托貸款業務中,臺州宏業混凝土、大宋集團等8家公司都出現了貸款逾期而不得不展期,甚至付諸訴訟的現象。截至上半年末,公司委托貸款總額約4億元,而展期未還及處于訴訟階段的委托貸款就超過了1億元。
  此外,馳宏鋅鍺也有一筆2億元貸款一年期滿后展期;萊茵置業一筆1億元委托貸款延長半年;深圳能源2008年元旦借給惠州豐達公司的一筆7000萬元一年期委托貸款展期手續尚在辦理中。還有中國中鐵,今年中報披露了多項委托貸款逾期。
  要說幸運,當屬維科精華。今年1月,其通過上海銀行寧波分行向凱翔集團放貸1.5億元,期限為6-12個月,年利率14.4%。到8月22日,資金全部收回。而此時,凱翔集團資金鏈面臨斷裂的消息傳出。
  對此,基金經理表示,由于上市公司委托貸款的對象多為地產企業,而在嚴厲的宏觀調控下,房產銷售下滑,巨額貸款加上高額利息,能否還款的問號越來越大。而一旦借貸方因資金鏈斷裂,這筆貸款就會形成上市公司的壞賬,影響利潤。
  ■上市公司放貸隱患重重
  除了貸款收不回來的壞賬風險外,上市公司放貸還存在許多巨大隱患。貸款逾期對于借款雙方、銀行乃至整個社會的誠信與穩定都構成挑戰。
  其次是有可能掏空“實業”。上市公司參與高利貸,不僅可能導致實體產業輕視主業甚至荒廢主業的狀況,而且將大大抬高社會融資成本。而承受高利貸畸高融資成本的都是貸款難、融資難的中小企業,這對中小企業更是致命打擊。調查顯示,不管是從銀行流出的資金還是國有企業自有的資本,借助委托貸款、小額信貸或擔保公司以高利貸方式流出的,最后進入到實業領域的很少。
  這樣的趨勢十分危險,因為無論是從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看,還是從財富創造和社會經濟進步發展思考,經濟是整個社會政治的基礎,實體經濟又是整個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是社會財富積累的根本,是虛擬經濟之根。沒有實體經濟這個根和源泉,虛擬經濟、社會財富最終將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另外,針對通脹、貨幣緊縮的現實,上市公司放“高利貸”明顯是與調控政策“對著干”。委托貸款及民間借貸活動太盛,勢必讓市場流動性風險大為增加。
  繼今年9月底滬深兩市交易所向上市公司下發了關于“委托貸款”及“委托理財”的情況調查表之后,近日滬深交易所再次要求部分上市公司在線填報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以及當期貨幣資金的變動情況。一個月內,兩次調查上市公司資金流向尚屬首次,足見管理層對上市公司涉貸的擔憂。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