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193.com尢物视频国产,国产中文在线观看,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免费,

中國六道閘門布控熱錢路線圖

2008-05-30 09:56:12    

近來國際熱錢又突然加速流入中國。熱錢的大量流入會造成宏觀經濟失衡,形成資產泡沫。而熱錢迅速流出又會造成國民經濟的震蕩,甚至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各國的經驗說明,從苗頭上發現危機的跡象,是防止危機的最重要任務之一。近日升值預期越高熱錢流入規模越大,中國政府及早地采取措施,把危機扼殺在搖籃中。

國際熱錢涌入來勢洶洶

經濟發展最大的危險在于不確定性,特別是對追求高回報、“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國際熱錢來說更是如此。美國由于次級債危機影響,經濟出現減速甚至衰退跡象,對于熱錢來說,已經失去投機機會,投資風險加大。而國際熱錢是不會停止其謀求暴利的本能的,它們必將尋求新的投機地區和場所。
 
中國的經濟情況是,雖然也會受到美國經濟減速的影響,但到目前影響還沒有表現出來,中國經濟在未來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同時,中國國內的信貸、投資過熱現象還沒有得到遏制,可見宏觀調控的任務相當艱巨。我們對國際熱錢的涌入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處理好人民幣升值的問題,消除預期心理;保持股市平穩發展,防止大起大落;保持樓市價格不出現大的反彈,不給熱錢提供機會。同時,提高銀行準備金率,回收商業銀行的過剩流動性,防止放款沖動,防止明顯通貨膨脹的出現。

熱錢流入路線圖曝光

在企業方面,熱錢流入的最主要途徑是企業的高報出口、低報進口和虛假直接投資。在個人方面,內地銀行每人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香港銀行允許每天兌換2萬港幣至人民幣和每天向內地銀行匯款8萬人民幣的安排,是熱錢流入最主要的兩個合法漏洞。德意志銀行對企業的調查發現,在受訪企業中,52%企業認為“直接投資”最易操作,另有11%的企業選擇“低報進口”、10%選擇“高報出口”。選擇以“海外捐贈”和“地下錢莊”方式的企業,分別占被訪企業的8%和5%。此外,還有17%的企業選擇了“其他”方式,其中包括向員工和國內服務提供商支付外幣薪酬和借外幣貸款和外債等。從企業類型來看,不管是內資還是外資都以直接投資為首選熱錢轉移方式,其次是選擇進出口貿易途徑轉移熱錢。但內資企業轉移熱錢方法較外資企業更為分散:除40%選擇直接投資、18%選擇進出口貿易途徑外,另有13%選擇地下錢莊、11%選擇海外捐贈、18%內資企業選擇其他。而外資企業選擇直接投資和貿易渠道的分別占被訪企業的55%和23%。這兩種方式累計占全部被訪企業的近8成。這一結果反映出目前內資企業轉移熱錢的方式更為隱蔽、分散,監管難度較大。

熱錢“大潮”滾滾流入中國

近來,國際上的熱錢正在加速流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截至2008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總額高達16822億美元,今年一季度外匯儲備增加了1539億美元,而這其中只有45%來自于外貿順差和外國直接投資,在余下的55%的新增外匯儲備中可能不乏以投機為目的的熱錢。這些熱錢會利用金融體系中的一些漏洞或弱點,主動發起進攻來獲取巨大利益。在亞洲金融危機時對東南亞金融體系的攻擊中、在對韓國金融體制的攻擊中,以及索羅斯對英鎊的攻擊等,都有著這些資金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市場上實際很難嚴格區分投資與投機,對熱錢的界定非常困難。因此要完全掌握熱錢的各種進出渠道、了解精確的規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實上,把熱錢僅僅定義為通過非正常渠道進來的投機的錢,也是不準確的。通過低報進口、高報出口,通過延遲付款、編制假合同等,同樣可以使大量的資金從正常的貿易與投資渠道進入國內。許多其他的合理合法的直接投資、轉移支付、居民匯款等也可能成為熱錢進出的渠道。況且,即使是正常的投資資金,一旦出現危機的征兆,也有可能發生奪路而逃的情況,那就由正常的投資資金變為投機資金了。

“殺一儆百”未嘗不可

從歷史的經驗看,熱錢大量流入,不但會對一國的貨幣政策造成很大的干擾,還有可能推動流入國的股市與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但是,熱錢的更大危險是在其大量流出的時候。熱錢往往在一國經濟發生較大問題時迅速出逃。或者,即使是流入國本身的經濟無大礙,但如果發達國家經濟看好,投資回報上升,也會導致熱錢從發展中國家大量流出,回流發達國家。當美元匯率下跌到谷底后,開始迅速升值時,往往也是熱錢流回美國的時候。而短期內資金的大量流出,就很容易導致發展中國家的危機。

熱錢的大規模流入已經明顯制約了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即使央行難以在通脹壓力高企的情況下使用利率杠桿),進一步增加了流動性過剩的壓力和央行被動對沖的成本,并且孕育了短期內國際資本推動國內資產泡沫的風險和在中期內資本流動大幅度波動(甚至流出)的潛在風險。中國在短期內應加強對直接投資和貿易項交易的監管;緊縮國內個人換匯額度和香港銀行向內地匯款的限額;著力打擊地下錢莊,對違法的機構應該抓出一批典型,高調給予處罰,以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升值預期與熱錢流入規模成正比

從這兩年人民幣升值的實際情況來看,升值越快,人們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越高,熱錢流入的規模則越大、速度越快。有人估計,按今年初的升值速度再加上存款利息,以美元計算換成人民幣的無風險投資回報可以高達12%左右。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是很難找到這樣的投資機會的。因此,應該重新審視人民幣匯率的操作方式。在國際壓力減少的情況下,特別是國際經濟環境存在著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人民幣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匯率可能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另外,與熱錢進入有一定聯系的是短期外債的大量增加。外匯局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末中國外債余額為3736億美元,短期外債余額為2201億美元,占比為58.9%,從經濟規模以及高額外匯儲備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外債規模并不算高,外債的風險也不大。但是中國當前的短期外債占全體外債的比例遠遠超過國際上公認的20%到25%警戒線。如此快速增加的短期外債顯示,短期外債很可能已經成為一部分熱錢合法進入國內的一條渠道,另外從債務結構上看,短期外債過高也是不合理的,外債結構的惡化應該引起關注。

嚴控熱錢“六道閘門”

對于企業和個人調查結果,德意志銀行認為,中國在短期內應該加強對直接投資和貿易項交易的監管;緊縮國內個人換匯額度和香港銀行向內地匯款的限額;著力打擊地下錢莊,對一些違法的機構應該抓出一批典型高調給予處罰,以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具體而言,中國在控制熱錢流入方面,可從六方面入手。

一、加強對直接投資入境后實際用途的監管。對于熱錢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流入,最有效的監管途徑是加強對外商投資的資金使用和流向的監管。中國在資金使用階段應加強兩方面的監管:一是加強對企業銀行賬戶的監控。銀行對包括貸款在內的資金用途明顯與原來申報項目不符的企業,和對賬上存有大量現金、基金和股票的外企要重點監控;二是工商部門應對外商投資項目資金用途進行長期跟蹤,對在一定期限內尚未投資于原先申報項目的企業重點調查,必要時應給予吊銷執照、罰款等處罰。

二、建立市場價格信息庫,提高識別用貿易渠道轉移熱錢的能力。對于進出口貿易渠道以“低報進口、高報出口”方式轉移熱錢的行為,監管部門應該通過建立市場價格信息庫來識別該類行為。對進出口單價明顯高于或低于國際市場價格的交易,應予以特別嚴格的審查。

三、降低國內每人結匯額度。建議將降低每人每年結匯額度。對贍養父母可以超額結匯的辦法,應設置一個上限。取消個別銀行在結匯方面的特殊政策。

四、降低香港銀行向國內人民幣匯款的限額。建議與香港金管局合作,降低將香港銀行每天允許每個賬戶向內地銀行電匯限額,同時對每個賬戶年度匯款總額實施限制。

五、提高銀行識別可疑地下錢莊交易的能力。打擊地下錢莊最有效的手段是從商業銀行入手。通常地下錢莊資金交易都是通過少數賬戶與大量不同銀行賬戶交易,交易筆數多,時間集中,一般來說交易量大大超過其賬戶余額。對于出現以上可疑特點資金轉移,應該要求銀行使用數量模型方法加以識別,對可疑的客戶進行重點調查,并及時匯報給有關監管機構。

六、應準備應對熱錢大規模流出的預案;一次性大幅度升值不可取。,熱錢可能因為預期在短期內無利可圖而開始大量流出。這種情況尤其在國內經濟出現其他問題時會進一步加劇:比如國內通貨膨脹繼續惡化、企業利潤下降、股市和房市大幅下跌等。在人民幣匯率升至6以前,有關部門應該開始準備預案,防范由于熱錢流出而加劇實體經濟、匯率和國內資產價格的大幅度波動。

中國應對熱錢危機應“未雨綢繆”

因此,對熱錢不但要防進,更要防出。各國的經驗都證明,一旦國內經濟不穩定,熱錢是一個快速的流出過程。是否有退出的渠道,以及退出渠道的通暢程度,往往決定著進入中國的投機資金的數量。資金退出的渠道越窄,監管越嚴,投機資金進入的成本越高,熱錢進入的就越少,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的沖擊程度就越小。在不同的時期應該運用不同的資金進出政策。當前中國外匯儲備過高,企業正在走出國門到國外去投資。當前,我們在進一步加強對外匯流入嚴格監管的同時,應進一步放松對資金流出的管制。特別是對民營企業用自己的資金對外投資,可以放得更寬一些。

而當國際經濟形勢發生逆轉、資金大量從發展中國家流出,而中國外匯儲備下降的速度與規模都已超過警戒線時,就應該及時調整政策,對資金流出采取措施,實行更嚴格的管制。對在緊急情況下要執行的政策與措施,設計好后現在就可以公布出來,以加強透明度,讓投資者與投機者都有一定的心理預期。這樣,一些投機性很強的資金就可能知難而退。各國的經驗說明,從苗頭上發現危機的跡象,是防止危機的最重要任務之一。應加緊完善金融危機早期預警系統,對經濟金融脆弱性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幫助政府及時作出適當的政策反應。同時應建立包括金融、貿易、投資管理部門以及學界參與的金融危機監測小組、預防危機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多種危機管理應急預案,及早地采取措施,把危機扼殺在搖籃中。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