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持第一貿易大國地位
2015-12-18 11:09:38 來源:協會秘書處
盡管今年外貿不及預期,但商務部依然用“很給力”來形容全年外貿成績。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2月17日在記者會上指出,根據已掌握情況,中國外貿今年在全球出口市場份額明顯上升,由去年年底的12.4%提升至13%左右,并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一貿易大國地位。同時,對外貿易結構有了進一步優化,服務貿易占全球比重和占對外貿易總體比重實現“雙升”。
外貿多年來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從今年首11個月的海關數據來看,中國進出口同比下降8.5%,其中出口下降3%,進口下降15.1%,進口、出口雙降的形勢與年初外貿“穩增長”目標相差較遠。
對此,沈丹陽表示,由于全球經濟持續不振,國際市場需求嚴重低迷,全球貿易明顯低于世界經濟增速。根據WTO月度統計測算,首9個月全球貨物貿易出口額下降11.1%,其中美國下降6.2%、歐盟下降12.8%、日本下降9.2%、韓國下降6.6%、印度下降16.6%、南非下降7.9%、巴西下降16.8%。今年很可能是除2009年以外全球貿易降幅最大的一年。
除了外部環境乏力,沈丹陽認為,外貿下滑的另一個原因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紛紛抬頭,首10個月中國共遭遇21個國家(地區)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有65宗,涉案金額58.3億美元。不過,沈丹陽強調,盡管今年中國外貿面臨諸多困難,但總體上還是“很給力”。根據已掌握的情況,今年中國在全球出口市場份額明顯上升,已由去年年底的12.4%提升到目前大約13%,并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一貿易大國地位,這是很不容易的。
沈丹陽指出,今年中國對外貿易結構有了進一步優化,服務貿易占全球比重和占對外貿易總體比重實現“雙升”。首11個月,一般貿易、民營企業、機電產品和對新興市場的出口都是正增長,成為拉動出口的主要力量。鐵路設備、電力設備、通信設備等大型成套設備進入美歐等中高端市場,出口增長超過10%;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增速超過30%,市場采購貿易增幅超過70%,帶動大量中小微企業出口,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
此外,今年進口數據雖然不理想,但由于大宗商品價格處于低位,在進口量增價跌的情況下,國家和企業獲得了大量實惠。沈丹陽表示,按海關統計的進出口價格指數測算,首11個月,僅因為原油、鐵礦石等11種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合計大約為企業減少成本1,820多億美元(約11,000多億元人民幣),成本的降低,有利中國企業提升效益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