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回暖初確立,深化改革穩增長
2013-11-06 10:49:07 來源:蘭瑞環球
國家統計局和匯豐日前分別公布的10月份制造業數據(PMI)均持續回升。新一屆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著力深化改革,穩增長效應日益顯現。中國經濟形勢確實向好,但又不可盲目樂觀,未來發展仍面臨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等諸多挑戰。人們期待三中全會以后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能夠進一步得到釋放,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質性轉變有望得以實現,為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10月份官方公布的PMI達到51.4,為一年半以來最好,亦是連續4個月上升,顯示中國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升、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這主要得益于今年以來,國務院及時出臺穩增長政策措施,強調實施創新調控方式,堅持不擴大赤字,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有效引導市場預期,增強了企業信心,需求持續回穩,生產轉趨活躍。同時,美國經濟出現復蘇景象,海外市場對中國出口商品的需求溫和回暖,亦帶動中國制造業擴張,經濟穩步增長的走勢初步確立。海內外主要機構大都看好中國經濟后期走勢,認為全年經濟增長7.5%的預期目標將如期實現。
中國PMI持續向好,但仍有專家提醒,中國經濟發展存在許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復蘇的基礎仍不牢固,面臨的考驗不容低估。制造業的復蘇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業,而小型微型企業生產困難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9月小型企業PMI為48.8%,已經連續2個月回落,并且連續17個月運行在50%的臨界值以下。產能過剩的矛盾仍然突出,目前需求能否趕上供應的增加還需要一些時間來觀察。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經濟增長主要還是依靠投資促進,以提高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水平促進增長仍需要努力。國際經濟形勢完全恢復言之尚早,6月美國宣稱要退出量化寬松政策,至今未有任何動作,說明導致危機發生的因素還沒有完全消除,一旦國際經濟形勢出現反復,中國經濟受到沖擊在所難免。
因此,為應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挑戰,進一步鞏固經濟穩增長的基礎,當局須充分利用當前經濟呈現良性局面,加快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步伐。三中全會召開在即,中央正在部署新一輪經濟政策的規劃與執行方向,將持續淘汰各項落后產能,推動新的經濟增長產業之布局,通過落實城鎮化、戶口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將外需轉化為內需,并通過打破國有企業壟斷,引入民企競爭增加市場活力,以一籃子的改革措施支撐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