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193.com尢物视频国产,国产中文在线观看,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免费,

來個“結構性減支”如何?

2013-03-13 09:42:42    來源:蘭瑞環球


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11.72萬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0.0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稅收總收入增速大幅回落,為近三年最低水平,增速分別比2011年和2010年低10.5和10.9個百分點。而同期全國公共財政支出12.57萬億元,同比增長15.1%,支出超收入0.85萬億元,超支額創近十年來新高。

這"一高一低"的背后,一方面預示著我國喊了很多年的"結構性減稅"政策終于取得了初步成效,另一方面又暗含著下一步的減稅恐將更加困難,因為財政支出持續走高,繼續減稅必成無源之水。

在當下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大背景下,通過"結構性減稅"刺激經濟增長,并促進經濟轉型,已是學界和政府的共識。一方面,"有增有減、重在減稅"的結構性減稅政策對修平收入差距、擴大內需不失為一劑良方,另一方面通過這"一增一減"也能有效傳遞政府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政策思路和產業導向。財政部數據也顯示,2012年我們在這方面也確實有所作為。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以及調整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率使得2012年個人所得稅收入比2011年下降3.9%,尤其是工薪所得稅下降8%;提高出口退稅率和加快出口退稅進度使得出口退稅比上年增長13.3%。可以說,2012年"結構性減稅"砸地的鏗鏘之聲為早日實現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計劃"給了力,也開了好頭。

減稅當然是好事,但支出大幅增長也帶來了隱憂。2012年全國公共財政支出增長15.1%,其中地方財政支出增長15.3%,增幅雖低于前些年一直持續的近20%的增長,但已遠超12%左右的財政收入增幅。減稅的同時卻增支,帶來的后果有三個:一是政府赤字增加,2012年政府赤字超過8000億元,2013年再增50%,達到1.2萬億;二是地方政府隱形債務增加,"舊債未去新債又來"。有研究估計,2012年全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新增債務超過2萬億元,2013年預計到期的債務總額近3萬億元,已占到了地方財政收入的50%以上,地方政府將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三是"堤內損失堤外補", 稅收收入下降的同時非稅收入卻罕見地大幅增長。2012年全國非稅收入達1.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地方非稅收入更是增長20.3%。

從上面的分析發現,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就是:支出不減難以持續減稅。否則,即使減了稅,政府信用背書下的債務融資、非稅收入等隱形化的"稅收"負擔就會水漲船高。

那么,要問的是,我們能從總量上削減支出規模嗎?來個"結構性減支"如何?具體步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嘗試:

首先,不妨也做個頂層設計,把財政減支的目標、路線圖和具體時間表確定下來。總的支出規模不減,減少一下支出的增長速度總是可以的吧。難道一定要出現歐債危機似的財政窘境,我們才能醒悟過來?

其次,逐漸壓縮行政管理性支出比例。目前,我國的行政管理費支出比例已經超過20%,而且從1994年來呈上升的趨勢。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行政管理費支出比例都在10%以下,特別是德國、韓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這一比例都在5%左右。從理論上講,在一定程度上, 財政支出結構改革是"果", 而政府職能轉變才是"因"。因此,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讓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壓縮行政管理性支出才能水到渠成。

再次,大幅壓縮經濟性支出比例。雖然自2000年以來,我國財政支出中的經濟建設費支出比例呈大幅下降的趨勢,但所占比例仍超過20%,僅次于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公共福利性支出,排名第二。如果考慮土地轉讓費等政府基金性支出,以及地方融資平臺籌集的經濟建設性支出,則政府經濟性支出總額肯定穩坐頭把交椅。與此相比較,歐盟這一比例為8%左右,德國7%,丹麥4%;新興市場國家雖然高于歐盟,但也只有15%左右;韓國為5%-10%。當下,政府主導下的經濟增長模式所導致的連串問題已為大家所詬病:投資低效率、產能過剩、無序的財政補貼、突破底線的招商引資等等。壓縮"三公"經費很重要,其實換個角度看,壓縮經濟性財政支出應該更有空間,也更有必要。

最后,在以上兩個方面做"減法"的基礎上,才能在公共服務支出上做"加法"。2012年,我國在科技、教育、文化、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占比約為40%左右,雖與前些年比有大幅度提高,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60%-70%的比例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

總之,在未來的十年中,我們在持續推進"結構性減稅"的同時,從平衡財政職能和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角度出發,讓"結構性減稅"和"結構性減支"齊頭并進,可能才是大方向。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