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生產指標企穩表明“穩增長”見效
2012-10-29 09:44:07 來源:蘭瑞環球
在10月25日舉行的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隨著穩增長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工業發展企穩勢頭將得到進一步鞏固。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其中一季度增長11.6%,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9.1%。朱宏任樂觀地預計,預計四季度的工業生產增速將超過三季度。
今年春夏之際出現的經濟增速減緩的趨勢,給經濟平穩發展帶來了諸多的不確定因素,為此,中央政府提出了"穩增長"的目標。但是,由于已經持續幾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并未完全消除,國內外市場仍有諸多不利因素,因此實現"穩增長"目標的難度不小。面對困難,政府再一次啟動了投資,以此來保證經濟運行保持一定增速。目前顯現出的一些工業生產指標的穩定,正是由投資拉動所見到的效果。
數據顯示,我國工業發展企穩的勢頭已經進一步明確,部分生產領域的指標出現了回升。其中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9月比8月回升0.6個百分點,10月份的這一指數官方版雖然還未公布,但匯豐公布的數據已經有了明顯上升。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近期鋼材、有色金屬、水泥等基礎工業行業的價格已經出現了連續幾個月的上漲,部分工程類機械產品的價格也開始穩定,這表明這些基礎工業產品的市場需求正在復蘇,顯示出我國經濟增速持續減緩的趨勢已經得到了遏制和扭轉,"穩增長"的努力正在見效。
工業生產指標是整個宏觀經濟的基礎指標和先行指標。在前一時期經濟增速持續減緩中,與之伴隨的是我國一些工業企業由于市場萎縮,導致產品壓庫嚴重,企業只能以不斷降價的措施來實現去庫存,導致經濟效益越來越低。因此,以適度的投資啟動來讓基礎工業這個"牛鼻子"重新煥發生機,對于拉動經濟走出低谷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以啟動投資來拉動經濟,在長期以來的中國經濟運行中,曾經起到重要作用,但也確實產生了一些問題,導致投資在經濟結構中占了過重的份量,消費這個經濟運行的終極目標長期未能提高到應有的份量。但是,這種經濟結構也有它的一定的積極作用,它保證了民眾的就業,如果投資衰退,民眾大量失去工作崗位,要想提振內需也就成了空話。因此,在特定時期以啟動投資來拉動經濟是有其合理性的,關鍵就在于不能讓投資項目過度集中于國有資本特別是央企,因為這樣一來,擴大投資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就很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