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不應再依賴擴投資上項目
2012-06-04 09:48:06 來源: 蘭瑞環球
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出現的經濟數據下滑,向中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敲響了警鐘。盡管中央政府在去年底提出將振興內需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目標時,對這種情況的出現已有足夠的預估,但是,當它在短時間里迅速成為現實的時候,還是對政府的經濟調控決策形成了現實的考驗。
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把"穩增長"放在更重要位置目標的決策后,各地迅速出現了擴大投資的部署。據報道,5月29日,湖南、黑龍江召開加快投資工作的會議,預備以產業項目建設投資帶動固定資產投資擴大規模來刺激經濟快速增長。此前幾天,陜西、江蘇等地也召開了類似的會議。對于地方上涌現的這股投資熱潮,中央有關部委也積極配合,對投資項目握有審批大權的國家發改委再一次成為炙手可熱的機構,受到各地官員的朝拜。有消息稱,湖南省發改委主任胡衡華在全省投資工作會議上透露,國務院已經制定了22條包括六個方面的經濟刺激支持政策。
對于由政府主導下出現的投資熱潮,中國的民眾并不陌生,最近的一次便是2008年底為應對金融危機而推出的4萬億投資大單。但是當時的這股投資熱潮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留下不少問題,這才有了最近幾年來的調控。那么,目前驟然出現的投資熱潮,是不是意味著調控已經轉向?而一旦重新走上以投資拉動經濟的老路,那么前兩年因此而起的信貸"井噴",物價飛漲,CPI瘋狂走高,通貨膨脹加劇的情景是否會再度出現?
值得肯定的是,有關方面多次表示,此次不會像上次那樣推出4萬億投資大單,而目前已經出臺的一些投資項目也未超過原有規劃,或者被稱之為"保重點"。至于市場上流傳的國務院22條促進投資政策,湖南省發改委方面最新的表態是:"那是假消息。"其實,22條新政是否確實存在,這個并不是問題的關鍵。民眾疑惑的是,為什么當經濟數據剛剛出現了一點下降,一些地方就按捺不住重新走上了利用擴大投資來拉動經濟的老路?這說明,雖然政府已經意識到了單純地依靠擴大投資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負面作用,并且努力在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但是,在經濟調控中,政府對投資已經產生了高度的路徑依賴,因此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在關鍵時刻已經成為政府無法放棄的一張王牌。
經濟的發展需要以一定的經濟數據的增長來體現,因此,當目前數據出現下降趨勢時,中央政府提出"穩增長"的口號是有其合理性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國的經濟運行在很大程度上還必須接受政府的支配和干預,因此經濟運行已經對政府管理產生了很大的依賴性,而在政府對經濟運行的調控中,由于政府在投資領域掌握了大量市場資源,因此擴大投資往往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也是投資成為政府管理經濟中一種路徑依賴的根本原因。
但是,如果只能以擴大投資,將以往為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而積壓起來的一些投資項目快速放行,作為"穩增長"的唯一手段,那么,前兩年情景的重現幾乎是難以避免的。投資的擴大逼迫銀行信貸口子開大,過多的流動性充斥市場后又流到實體經濟之外的領域,推動物價上升。政府為了化解通貨膨脹的危機,又不得不再一次收緊信貸,從而再度引起經濟的趨冷。從最近幾年表現出的情況來看,這種周期性循環已經表現得越來越短,它對經濟平穩發展顯然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