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通脹不可放松,保增長更需努力
2012-04-10 09:12:04 來源:蘭瑞環球
國家統計局4月9日發布數據顯示,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3.6%,超過之前市場3.2%的普遍預期;3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則下降0.3%,創下28個月來的歷史新低。中國通脹壓力雖然持續紓緩,但食品價格上漲對民生的影響仍值得關注。當局在通脹進入溫和期之后,仍要加大力度促進新鮮食品的生產,保持供應穩定,消除民眾對通脹預期的焦慮。
3月份通脹上升,主要受到蔬菜、豬肉等新鮮食品價格上漲帶動,隨著天氣回暖,蔬菜收成期到來供應增加,加上豬肉價格回落,4月份通脹升幅將放緩至3.5%以下。3月份通脹即使上升,但仍未超過4%這個當局設定的整體通脹目標。預計通脹未來升幅溫和,已非當局最迫切解決的問題。
不過,農副產品價格的反彈應當引起當局足夠的重視。蔬菜、豬肉等新鮮食品價格與普羅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民生影響最大,若食品價格大幅上漲,不但加重基層市民的生活負擔,更會觸發社會的通脹預期,會使本來可控的通脹增添變量,增加宏觀調控的復雜性。
中國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然而,3月份PPI下降并創下歷史新低,顯示在全球經濟疲軟的拖累下,中國經濟放緩的趨勢日益明顯,保增長面臨嚴峻挑戰。目前,歐美市場需求萎縮,中國出口承受巨大壓力;同時,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等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甚至排在全國末位,反映中國過往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持續,需要調整結構、加快轉型來適應發展規律。
中國實體經濟疲軟,不能寄望靠大幅放松銀根、加大投資來刺激,相信當局對保增長將采取有保有壓的策略,對推高通脹效應明顯的樓市會依然實施調控政策;對增強經濟活力、創造就業職位的中小企業,則會引導資金向其傾斜,銀根將有所松動,尤其是會借助金融改革,打破國有銀行壟斷局面,發揮民間資本、社會資本的搞活民間信貸、帶動經濟增長的正面作用,扭轉經濟下滑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