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193.com尢物视频国产,国产中文在线观看,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免费,

負面因素增多中國經濟迎長波衰減階段

2011-11-23 10:07:40    來源:亞太博宇

中國的改革開放和隨后開始的農村工業化路徑,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稅收上的三減兩免、土地的近乎免費供應、低廉的環境成本和金融抑制下的低利率水平,造就了中國資本的低成本和高回報,促進中國快速走向了廉價工業支撐的工業化道路。高額的資本回報率,使中國迅速成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增長最快的國家,也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新興經濟體。按照統計數據,2010年中國的發電量和能源消費量雙超美國,成為中國生產能力的又一次跨越。中國生產、全球消費的國際分工和國際經濟體系逐步形成。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較為強勁,但是舊有的依靠廉價資源來發展工業的道路面臨極大的挑戰。首先,大宗商品和資產價格不斷攀升,使得制造業成本大幅上升。其次,勞動力、土地成本不斷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制造業企業的利潤空間,再加上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強,可用的廉價新增勞動力資源趨于枯竭。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經濟發展的環境約束越來越明顯,資本成本也開始明顯上升。這些變化結合在一起,導致制造業企業利潤的不斷攤薄,使中國這個世界工廠面臨的產業升級問題越來越嚴重。從長期來看,由于金融業、房地產業難以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原有低端制造業的已經在世界市場占據很大份額,進一步無國界擴張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轉型升級還沒有找到明確的著力點。因此,中國的長期增長率趨于下降,未來2-3年很難在單個產業上找到快速突破的機會。當前的經濟形勢正處于由貨幣政策、需求面決定的短周期和由技術進步、供給面決定的長周期的共同下降階段。未來一個時期,經濟活力出現在微觀層面,即更注重創新和發現國際市場的企業將會取得較好的發展,這基本取決于企業家的創新能力。因此,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這種原有增長軌道已經不可持續,全球再平衡的進程勢在必行。在這個過程中,發達國家需要提高儲蓄、降低消費,而中國則需要轉變發展模式,以創新來實現產業升級,但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