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基本公共服務將有效縮小區域差距
2011-03-18 15:00:04 來源:亞太博宇
近年來,我國對區域協調發展內涵的認識全面深入,為制訂我國"十二五"時期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供了基本的理論依據。促進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方面利于推動人才、資本等生產要素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在區域間自由流動,實現要素資源空間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緩解欠發達地區人口的貧困程度,改善其生存狀態,拓展其發展機會,從而使欠發達地區跳出"貧困陷阱",也能刺激國內需求的增長。然而當前,我國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明顯已經成為區域協調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受我國各地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影響,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我國人群、城鄉、區域間三個層面的均等化中任務最為艱巨。為此,我們認為,當前要重點提高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建立有利于勞動力流動的人口管理和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加快中西部地區貧困人口、少數民族和邊境地區義務教育發展水平。應繼續在辦學條件、師資水平、教育質量等方面進一步縮小區域間差距,鞏固九年義務教育成果,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提高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加強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增加服務內容,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重點推進中小城市戶籍制度改革,建立以居住地登記為基礎的人口管理制度。積極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統籌,為勞動力自由流動創造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