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低收入群體的監控指標可全國推廣
2011-02-25 13:50:00 來源:亞太博宇
北京市統計局21日發布2010年統計公報,指出2010年北京低收入者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長4%,高于全市CPI增幅1.6個百分點。我們認為,建立高、中、低三個不同階層的分項系統,以此來更加直觀判斷CPI對不同收入人群的影響,不僅是創新,而且是更加負責任的態度和表現,這說明北京市已充分注意到收入差距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并希望通過對CPI等數據的監測,更確切了解不同群體的生活狀況,以作出更加科學的決策。社會要進步,既要有社會財富的不斷增加,也要有公平的分配秩序。而且,社會進步的快慢,和諧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低收入人群生活的改善程度和水平,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社會短板"。只有將"短板"拉長,并縮小與長板的差距,整個社會的進步才有基礎。事實證明,近來許多問題,例如住房、上學、看病、就業等,都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提高不快、社會保障程度太低有關。也正因為如此,建立關注低收入群體生活的監控指標和體系,已成為目前必須認真研究和考慮的一個問題。一方面,各級政府必須根據目前整個社會財富的分配狀況、收入群體的分布情況,選擇一些與低收入群體有關的重要指標,如房價、物價、收入、社會保障、就業等,進行重點調查和監控,以便根據監測情況和結果,及時采取措施;另一方面,一旦監測體系建立,在數據的采集和整理方面,要確保更加科學、完整、合理、客觀,能夠較好反映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和心理狀況,防止數據采納不合理而導致負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