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193.com尢物视频国产,国产中文在线观看,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免费,

天津:再次成為北方經濟中心

2006-08-11 09:33:50    

,國務院批復了《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同意將天津市的定位為北方經濟中心。我們認為,當天津開始北方經濟中心的建設,天津濱海新區將會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地區,對環渤海經濟圈的形成也會產生影響……

 

北京天津:北方經濟中心身份的交接

 

長期以來天津在北京的高速發展下顯得黯淡失色,可以說至今北京仍然是北方的經濟中心。但是北京在解放前,其實一直是個消費城市,而天津才是華北地區的工業中心、商貿中心。今天局面的形成源于解放后北京的定位,解放后,北京從一個消費城市被改為生產城市,先是大力發展工業,像首鋼擴建、燕山石化一些重工業都放在了北京導致北京成為僅次于沈陽的重工業城市;90年代后,伴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化和服務業的興起,北京又把發展金融等高端服務業和吸引跨國公司作為自身的定位方向,憑借著首都的地位一度與上海分庭抗禮。顯然,北京的這種定位極大的抑制了天津的發展。

 

但更重要的是北京對經濟發展的追求使其自身不堪重負,一方面作為國家首都、故都、政治文化中心,另一方面還要引領北方的經濟發展,這種超出自身城市規模的過度追求使北京發展成了一個混亂、莫名其妙的“怪胎”。隨著兩種發展方向沖突的日益尖銳化,北京逐漸意識到它必須削弱自身的經濟功能,在去年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中,北京被定位為“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首次用“宜居城市”的概念代替了曾經的“經濟中心”。

 

放棄了自身“經濟中心”的定位,北京開始進入從吸附經濟資源到逐漸釋放的階段,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天津恢復曾經的“北方經濟中心”地位才被提上議事日程.

 

,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會議指出要努力把天津市建設成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批準天津濱海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繼去年上海浦東新區獲批后,天津成為我國第二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

 

最終在,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北京、天津終于完成了北方經濟中心身份的再次交接。

 

天津未來的15年規劃

 

在批復中,中央政府指示,天津市要以濱海新區的發展為重點,逐步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

 

確定到2020年,天津市實際居住人口控制在1350萬人左右;其中,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控制在630萬人左右。2020年,天津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以內;其中,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控制在580平方公里以內。

 

在最后批復中特別指出,天津市的規劃建設要注意與京津冀地區發展規劃的協調,加強區域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特別要注意加強與北京市的協調,實現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提高為首都、環渤海以及北方地區服務的功能。

 

至此,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和國際化都市,天津作為北方經濟中心、通過和北京協調,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城市分工定位終于理順了。

 

北方經濟中心的引擎

 

對于天津來說,“北方經濟中心”身份的確立,還只是第一步,如何將目前形式上的身份變成真正的事實是下一步的重點。而讓天津重新變成北方經濟中心的關鍵就是濱海新區。

 

濱海新區位于天津市區東部,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岸線153公里,常住人口135萬。所謂濱海新區其實是個統稱,包括天津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三個功能區,還有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以及東麗、津南這些行政區的部分區域。而這個區域正好地處環渤海地區的中心位置。濱海新區的定位是一個基地,兩個中心,一個新城區。一個基地就是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把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成為先進的制造業和研發基地,建設成中國北方的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把濱海新區的核心區建設成生態的新城區。

 

現在的濱海新區的生產能量驚人。我國生產的每4部手機中,就有1部產自這里。1992年在開發區投資建廠的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目前已成為摩托羅拉公司在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基地,累計生產手機2億部。成立僅僅3年的天津一汽豐田汽車公司,現在已經年產轎車22萬輛,平均2.1分鐘就有一輛下線,員工也從起初的800人增至7200人。此外還有雅馬哈、百事可樂、LG、三星等知名企業,2005年,濱海新區之內的開發區共實現工業總產值2300億元,GDP642億元,稅收143億元,出口138億美元。其工業增加值比浦東還強一些。伴隨今年空客A320系列飛機在歐洲之外的第一個飛機總裝線項目在此落戶,100萬噸大乙烯工程破土動工,濱海新區的發展勢頭已不遜于全國任何地方。

 

特別是濱海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服務水準給人以深刻印象,新區按一條工業帶一條綠化帶規劃工整,硬件水平和浦東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新區中心設有統一的政府部門,一站式為企業和居民提供快捷的行政服務;公共圖書館開到晚間10點,供人免費查閱報刊書籍。再加上擁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政策優勢,濱海新區已成為一個全新的工業、港口、人居相結合的生態新城區。

新天津引領環渤海經濟圈未來

 

但是一個經濟中心的含義不光是經濟總量遙遙領先,它還必須引領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一體化的進程,使所在區域成為一個分工明確、共同發展的整體。

 

如果說,20世紀80年代初中期,廣州引領的珠江三角洲的崛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極;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作為中國經濟發展重鎮的長江三角洲在浦東帶動下高速發展,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的第二極;那么在21世紀上半葉,環渤海區域的經濟發展注定要在天津引領、北京協調的格局下完成一個區域一體化的過程,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成為繼前兩極后的第三極。

 

目前,天津對周邊還沒有什么大的帶動作用,輻射作用小,即使成為真正的經濟中心,也很難像上海一樣形成很強的區域影響力。所以一直有志于成為環渤海經濟圈領導者的天津,在開始建設北方經濟中心時,思考如何促成環渤海經濟圈的分工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天津濱海新區發展過程中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是非常明確的,也正是兩者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濱海新區輝煌的今天。但我們發現,天津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問題上,更多依靠的還是行政的力量,這也是北方地區同南方相比的弊端。從珠三角、長三角的發展看,區域合作局面的形成畢竟不是只靠政府扶植起來的。

 

天津成為真正的北方經濟中心,還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畢竟這個過程已經開始,我們相信明天的天津會成為北方的上海,正如今天的濱海新區已經成為了北方的浦東。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