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兩大舉措震驚車市
2005-01-14 10:52:39
第一驚:豐田佳美向中國車市投重磅“炸彈”。近日有消息稱,日本豐田有一批佳美2.2轎車意圖在今明兩年進入中國市場,據稱其規模達到12萬輛,預計會以12萬元的到岸價進入中國,甚至不排除以12萬的銷售價進入中國。如果消息來源真實,12萬進口車價格足可以顛覆中國國內所有車價。目前,盡管中國車市降聲一片,但據統計,奇瑞東方之子2.0AT舒適型12.68萬、2.4AT豪華型13.68萬;東方標致307XT2.0自動擋16.78萬、Prestige2.0自動擋18.18萬;馬自達62.3L豪華型為22.58萬元、2.3L技術型為19.98萬元;廣州本田新雅閣暗降之后的售價也要22萬,君威2.0基本型18萬,2.5基本型也要22萬。廠家與經銷商降價之后的市場售價看,都沒有任何一輛國產2.0轎車價能低至12萬元。現在中國車價與國際逐步接軌,競爭日趨激烈,完全打亂市場原有格局。一旦成功進入中國市場,必定打垮整體國產車價格體系。進口車價一般比國產車貴,但日本汽車的價格營銷策略堪稱國際公認一流水準。原計劃在2006年投放市場的豐田佳美,提前把低排量低價位車型引入中國市場,這是豐田的戰略部署。
第二驚:國產寶馬將成為進口豪華車降價催化劑。寶馬公司這一大膽的2005年中國市場策略共涉及5款國產寶馬的價格政策、經銷商發展網絡和客戶服務建設等多項內容。其中新的價格政策無疑最具震撼力——5款國產寶馬的價格將從本月12日起,分別下調5萬元至10萬元。按照新的價格政策,12日起,國產寶馬318i的價格由39.8萬元降至34.8萬元,降幅13%;325i的價格由46.8萬元降至40.8萬元,降幅13%;520i的價格由57.8萬元降至49.8萬元,降幅14%;525i的價格由62.8萬元降至54.8萬元,降幅13%;530i的價格由69.8萬元降至59.8萬元,降幅14%。寶馬方面認為實施“2005攻略”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寶馬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并信守寶馬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有分析認為,回首2004年,則是國產車普遍的價格跳水年,幾乎所有品牌的國產車都或多或少降過價。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最后一個正式宣布降價的國產高端品牌,國產寶馬此次價格調整明顯具有一種“承前啟后”的味道。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寶馬國產之后,首先不從價格上看,單從售后服務網絡和售后服務水平上,就會大大超過進口車。因此,國產寶馬的定價,則更對進口豪華車價格走勢有重要的參考作用,甚至將可能成為進口豪華車價格下探的催化劑。
影響今年進口車價格走勢的四大政策因素
第一大因素,關稅降低。從2001年起關稅每年平均下調幅度為5.9%,其中排量3升及其以下的汽油機小汽車2005年的關稅將降到30%。第二大因素,配額取消。替代辦法為申請進口汽車用于銷售的,需提交汽車品牌經銷授權證明材料。這一政策背后隱含著,2005年品牌專賣店將成進口車銷售主渠道,拿不到國外汽車品牌經銷授權的傳統進口車代理商將很難生存。這一政策意味著今后經營進口車的主渠道將發生根本的改變,許多未能獲得經銷權的銷售企業將被剔除在外,進口車經營渠道將變窄。第三大因素,落地完稅政策。根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規定,從2005年起,所有進口口岸保稅區不得存放以進入國內市場為目的的汽車。這項政策將采用“新車新辦法,老車老辦法”的方式執行。也就是說,今年新到港的進口車將采用落地完稅政策,而已經到港的或者2004年核發許可證仍未到期的,仍然延續保稅制度。該政策將使進口車商的經營風險和成本“無限”增大。第四大因素,品牌代理將延緩執行。根據《品牌銷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進口品牌代理制要求進口品牌必須在國內設立一個總代理商。但日前商務部有關人士表示,品牌代理政策將推遲實施時間。這無疑在渠道和市場銷售的準入權兩個核心問題上下了定論。但是對于沒有拿到汽車品牌代理權的經銷商,商務部表示暫不強制收回經營權。因此,從整體趨勢看,進口車價今年仍將是降字當頭,尤其是越貴的進口車降價幅度越大。實行品牌代理制之后,進貨渠道難免不受影響,屆時肯定有部分實力弱小、資源不足的經銷商被迫退出。
要注意進口車降價產生的“四倆撥千斤”效應
諸多分析認為,取消進口汽車配額、降低關稅后,進口汽車數量不會大幅增長,進口車價也不會大幅下降。除上述四個政策因素外,汽車市場持續低迷以及匯率變化等因素,也表明進口車不會大量涌入中國,而進口車的銷售價格也不會大降,甚至有可能小幅上升。不過對于已經相當脆弱的國內車市來說,進口車價格的一點點變動,對國內車市所產生的“觸發”作用不可小覷,這主要是因為國內車市自身的不穩定。
就拿豐田佳美來舉例,目前,盡管中國車市降聲一片,但從廠家與經銷商降價之后的市場售價看,都沒有任何一輛國產2.0轎車價能低至12萬元。而取消配額會另汽車車價跟國際接軌的局面更快的出現,因為像日本本田同樣的車型在國內的售價高達25萬多元,而在加拿大的售價就只有12萬元左右。根據這種現象,豐田佳美完全有理由在中國售出更低的價格。此外,今年各大跨國汽車企業在華競爭加劇,用價格戰略凸現其跨國企業投資部署。以往投放中國市場的車型與定價都是試探性的,而今年跨國企業中有實力的廠家的低價策略將紛紛浮出水面。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本已心理壓力極大的國產車又怎么會保住價格不降。加之車市本身低迷,遭遇降價風暴,這無論從什么角度去看,都是互為因果的關系,是一根藤上的兩只瓜。首先,國內轎車實際庫存究竟是多少一直存在爭議。廠家的表態永遠是“嚴詞否認”,但頻繁的大幅降價背后的潛臺詞卻是“庫存壓力大”。盡管廠家對庫存量避而不談,但放量生產與車市場降溫造成的巨大庫存卻是不爭的事實,真實的庫存數字實際是“震驚”的、無法相信的。庫存車型大幅降價促銷在所難免。其次,市場競爭加劇,低檔車利潤大幅縮水,部分沒與完成“資本積累”的弱勢企業可能會有較大市場動作,將加快調整產品結構,逐步減產甚至停產無贏利空間的車型。這些即將停產的車型將再次以經銷商“買斷銷售”或“某某版”的方式大幅降價。第三,單車利潤大幅縮水,行業重組步伐加快,部分弱勢車企面臨淘汰出局,企業重組合并后,廠家的銷售政策將做調整,而其中最大的調整除產品線外,就是價格政策、商務政策的變化,可能引發車市的劇烈震動。面對新的競爭形勢,部分主流轎車品牌也將被迫調整價格政策。
總的來說,今年諸多消費者繼續仍將持幣觀望,車市仍將持續目前的低迷態勢,不會明顯好轉。這就令人想起去年年中發生的一輪國產車和進口車的競相降價潮,雖然無法說清楚到底是誰影響的誰,但“共振”是不可避免的,而今年面臨價格爭奪最激烈的將是高檔豪華車型,這種爭奪所引發的自上而下的振動才是波及面最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