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193.com尢物视频国产,国产中文在线观看,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免费,

“能源警鐘”下的調控手段變化將令下半年經濟走勢更趨平緩

2004-07-20 11:07:48    

“能源警鐘”會成為治理經濟過熱的一個無比強大的“殺手锏”,下一步宏觀調控的重點,應當是在現有的宏觀調控措施開始實施的背景下,重點進行市場化的體制改革,特別是針對導致此次宏觀經濟過熱的體制性缺陷進行重點改革,從而鞏固現有的宏觀調控成果,為新的一輪經濟增長奠定基礎……

原有經濟實際增長高于數字增長已是不爭事實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統計數字顯示,宏觀調控政策使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7%,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和分析來看,和去年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比較平穩。我們認為去年全年四個季度所公布的數據比較而言,這次統計數據會相對接近真實情況。
不過有一個問題還是比較值得深思的,去年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盡,沒有因非典的影響而降低速度,已經引起多數經濟學家對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產生質疑,多數國際專家的觀點是中國政府公布的數據帶有縮水的成分,實際經濟增長要高于10%。我們也持有相同或相近的觀點,我們認為一是統計口徑不一致,二是統計樣本不全面,三是統計手段不科學,四是統計公布帶有明顯的政策引導性。綜合以上幾種原因,我們當時認為國家統計局所稱的9.1%與實際經濟增長的差值在1個百分點左右。果不其然,國家統計局本月19日發布公告,對去年二季度及上半年GDP數據進行修訂。去年二季度GDP增速由6.7%修訂為7.9%,上半年由8.2%修訂為8.8%。公報中稱“國家統計局在對2004年上半年GDP進行核算時發現,由于在去年上半年GDP核算中,為反映當時非典對服務業的影響,統計局于當年7月上旬啟動了應急機制,進行了一次快速調查。由于當時沒有別的資料,只好使用快速調查的結果,致使第三產業中的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只增長0.4%,進而影響第三產業只增長了4.1%?!?BR>由此看來,去年9.7%的增長數據是大大地誤導了一些決策的執行者,使一些限制投資的行業領域被表面上單位數的數據所掩蓋。今年上半年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限制過熱的宏觀經濟,不過GDP基數已經比較大,下一階段還要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經濟建設為目標,不能只為提高或者降低GDP而導致其他方面發展出現失誤。畢竟發展經濟受到環境因素、人口因素和能源因素等的影響,應該說現在最擔心的是能源問題的解決。目前,過熱行業投資增幅仍然偏高,煤電油運仍然緊張,價格上漲壓力仍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宏觀調控的各項措施仍將進行下去。

能源危機與經濟增長的矛盾達到臨界點的時候最恐怖
我們認為對資源短缺問題應當有市場化的戰略眼光,不能主要依賴行政管制。要推動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從財稅體制、行政管理體制著手,探尋理順中央不同部門之間、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事權財權關系的可能途徑。
我們僅舉電力全國告急的例子,去年夏天的時候,拉閘限電的舉措盡在華東部分幾個城市存在,而據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上半年全國有24個省級電網出現拉限電現象,比去年全年還多。這24個省級電網分別是京津唐、河北南網、山西、山東、蒙西電網、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慶、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廣東、廣西、云南、貴州電網。其中浙江、江蘇、山西、河北南網、蒙西電網基本上處于持續拉限電狀況;京津唐、安徽、福建、上海、河南、湖北、湖南、甘肅、青海等地區在高峰時段有拉限電,江西、四川、重慶在枯水期的高峰時段有拉限電,山東、陜西因電煤供應緊張在高峰時段有拉限電;寧夏有較大范圍限電……沒有電工廠不能開工,礦山不能開采,房屋橋梁公路不能建設,生產與流通環節運轉不暢,人們生活缺乏樂趣……如果只是一時一地還好,若成為全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并且越演越烈必將出現社會經濟增長動力突然由熱烙轉向危機。
換言之,能源是支持經濟增長的重要物質基礎和生產要素。1973年發生的那次石油危機,由于石油價格暴漲,使能源消費下降,導致了世界性的經濟衰退,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陷入困境。對一個高速發展中的國家來說,能源產業和能源政策是經濟持續前進的基本動力。對中國這樣一個能源儲備并不十分豐富的國家來說,如果不能有效化解能源矛盾,對經濟發展的掣肘效應將更加難以避免。雖然暫時的政策傾斜可以避免發生“災難大片”式的恐怖場景,但如果不真正做到對能源發展戰略的全面反思,當能源危機與經濟增長的矛盾達到臨界點的時候,能源危機對整個經濟的災難性影響才會是真正讓人感到恐怖的。
因此,這個“能源警鐘”會成為治理經濟過熱的一個無比強大的“殺手锏”下一步宏觀調控的重點,應當是在現有的宏觀調控措施開始實施的背景下,重點進行市場化的體制改革,特別是針對導致此次宏觀經濟過熱的體制性缺陷進行重點改革,從而鞏固現有的宏觀調控成果,為新的一輪經濟增長奠定基礎。

宏觀調控手段從時滯走向前臺會使經濟走勢更加趨于平緩
中國的問題有著很強的中國特色,這是與中國正在經歷后工業化與信息化、知識化同時發展的客觀因素密不可分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增長的動力還是很強勁的。在經濟發展起飛這個關鍵時期,受發展不平衡因素影響,其風險也會較大,有關部門應適時推出過濾風險因素的對策,才能使經濟在保持相對較快的形勢下不至于出現大的波動。
一方面,我國經濟具有在較長時期內保持較快增長的潛力。一些學者也認為自2002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由三大因素所推動的,即階段性因素、周期性因素、體制性因素。目前,我國正處于以消費結構升級和城市化所帶動的重化工業加速發展階段。從世界各國的發展歷史來看,這一時期一般至少會延續10—15年。另一方面在市場化進程過程中,總有快與慢、好與壞、長與短之分,本次宏觀調控先是由國家有關部委出臺了一些宏觀緊縮的措施(在政策實施初期,有關部門對通貨膨脹的認識并不一致),并且各有關部門對當前經濟過熱的認識開始趨同。央行和統計局在這方面的分歧也開始減少。后來,國務院出面再次強調了宏觀調控的必要性,政策出臺部門的規格也越來越高。不過任何政策或調控手段從分析到達成一致意見、從出臺到實施、從實施到發揮效果都有一個時滯效應。
比如利率政策標志著宏觀經濟政策在放松和收緊之間的調整,從歷史數據來看,名義利率水平的調整基本上追隨物價變化,消費物價指數轉折點和利率轉折點的平均時滯大概是14個月左右。但由于中國不能完全依靠利率政策來調節經濟,還需要其他包括財政政策、投資政策、貸款規模等在內的工具,因此,利率政策和這些政策的調整應該是同步的。在程序上,涉及不同經濟部門的宏觀經濟政策的統一調整需要最高決策層的介入,這樣以來國家職能部門在2004年年初開始制訂和實施的一些經濟調控政策、手段會在2004年下半年逐漸顯現,我們認為這種政策的時滯性也成為央行不能草率加息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就是說到利率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可能客觀環境和當時促使改變政策的環境因素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總之,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將持續回落。全年估計在20%—25%,從而達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由于經濟運行的慣性作用較強和宏觀調控措施落實需要一個過程,宏觀調控政策將在下半年開始顯現成效,下半年經濟工作將圍繞“穩定政策,冷靜觀察;鞏固成果,防止反復;區別對待,調整結構;深化改革,加強法治;統籌兼顧,遠近結合;統一思想,形成合力”的48字方針而有針對性的展開。今年經濟將呈現“前快后緩”的高位增長態勢無庸質疑。文/亞博聯合咨詢   北京經濟觀察員   陳光遠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