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193.com尢物视频国产,国产中文在线观看,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免费,

全球化是種族仇恨的根源之一

2004-05-11 12:18:16    

全球化似乎是當今的世界潮流,近20年來,美國推動并主導全球化,聲稱擴大自由、市場及民主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穩定。
但反對全球化的聲浪正在升高,不僅有組織化的反對勢力---如跟世界經濟論壇針鋒相對的世界社會論壇,還不斷出現新的理論。最近,耶魯大學法學院華裔教授蔡美兒出版了新書《世界著火》,從另一個角度、以大量材料說明另一種情況:市場力量使財富集中于外來的、支配市場的少數種族手里;民主則加強了本地貧困人口的政治力量。這種情況下,自由、市場、民主將導致災難性的種族仇恨和社會不穩定。
蔡美兒使用的核心概念是支配市場的少數,后來,她把這個概念擴大到整個地區乃至全世界,如在中東占支配地位的以色列、在全世界占支配地位的美國。
在西方以外的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支配市場的少數族群跟本地多數民眾的矛盾和沖突非常普遍。70年代初,印尼的蘇哈托推行面向全球的自由市場政策,結果外資大量涌入,善于經營的華人取得驚人的成就。98年,占人口3%的華人控制了70%私人經濟。印尼的華人控制了所有最大的企業集團,10億富豪都是華人---唯一的例外是蘇哈托的子女們(在相當程度上,也是靠華人的經營才能)。一些華人巨富也利用了與蘇哈托家族的腐敗關系。盡管80、90年代的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2億印尼本地人的生活,但他們對華人的仇恨和敵視與日俱增。98年5月,蘇哈托被迫辭職,并爆發了反華暴亂,三天之內,華人住宅和店鋪被焚毀,2000人死亡,1000億美元華資外逃(主要是新加坡),印尼經濟至今一蹶不振。
早在50年代,華人控制了菲律賓的零售業。1953年麥格賽賽上臺后,搞排華的菲律賓化,把華人控制的糧食業國有化,并使華人難于取得菲律賓國籍。1965年馬可斯上臺后,實行新憲法,華人較容易取得菲籍。現在,僅占人口1%的華人,控制了菲律賓私人經濟的60%,包括四大航空公司,幾乎全部銀行、酒店和購物商場及大集團企業。蔡美兒本人的家族擁有塑膠集團,她的姑母94年被菲籍司機殺害,兩名女仆是同案幫兇。此案不完全是謀財害命,也包含種族嫉恨因素,事實上,菲律賓華人遭綁票案件層出不窮。華人也控制了緬甸仰光和瓦城(曼德勒)的商業、房地產及利潤豐厚的柚木業。越戰后,華商重返越南,占人口3%的華人控制了胡志明市(西貢)50%的商業活動,在輕工業、進出口、購物商場、私人銀行業占支配地位。在泰國和馬來西亞也有類似的情況。華人在馬來西亞的人口比例最高,約占30%,他們控制了市場資本化總值的70%。這些地方,華人并非唯一的支配市場少數,但反華情緒高漲絲毫不值得奇怪。
在拉丁美洲,歐洲裔白人主導著印第安血統的土著;人數極少的黎巴嫩人、以色列人也非常成功,而且不僅在經濟領域。厄瓜多爾剛被趕下臺的前總統賈米爾馬胡德、阿根廷前總統梅南都是黎巴嫩人。在俄羅斯,7名財政寡頭中,有6名猶太人。在南非,原來的白人殖民者仍控制著礦業、銀行、大公司及80%的土地。白人支配南非市場憑藉的不是他們的企業精神,而是深厚殖民根基。
只占人口不到1%的白人控制著津巴布韋以商業化農業為基礎的國民經濟,民選總統穆加貝領導黑人強占白人農莊,并不難理解。在東非的肯尼亞,支配市場的是印度人,他們被稱為東非的猶太人。在西非,黎巴嫩人占支配地位。
種族仇殺最驚人的是盧旺達,94年春天和初夏,多數族群胡圖人在100天里,屠殺了80萬支配市場的少數族群突契人---其背景是,90年代初,政治自由化加強了胡圖人的政治力量,大屠殺是多數意志的表現。
一個趨勢是,市場使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里,民主化則加強了多數人的政治力量,使族群矛盾一觸即發。美國向發展中國家推廣放任、不加調節的自由市場,但西方發達國家早已放棄這種策略。加上美國輸出的多數統治、不保障少數利益的民主,結果就造成爆炸性的局面。
作者還把支配市場少數的概念推廣到全世界:2.21億阿拉伯人對520萬猶太人是群眾性種族民族主義運動反對支配市場少數的經典性實例;美國之所以遭到全世界的嫉恨,除了它的外交政策、文化霸權之外,還因為它的市場支配地位。人們普遍認為,美國推行全球化、輸出自由市場民主,最符合它自己的利益,結果卻是造成了各種復雜的矛盾。不過,蔡美兒并非根本反對自由市場民主的推廣。她說,對發展中國家及后共產國家來說,長期而言,自由市場民主也許是根本出路,雖然短時間內是問題的根源。(香港《信報》經濟評論)Back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