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用人,無可厚非
2004-04-07 14:50:16
哈佛大學教授羅伯-貝羅的新書《挑戰大師》,只看題目火藥味十足,其實絕無火藥味,只是作者妙手偶得、內容雋永,心平氣和的經濟學小品。
他一向對政府干預不以為然,對自由市場則推崇備至。全局分為4篇,按大意分為三部分:1、以人為本,既談及與經濟學、經濟相關的名人,如貨幣理論大師費利民、芝加哥學派開山祖師史蒂格勒、為經濟學應用范圍開疆辟土的貝克、憑理性預期學說勇奪諾獎的盧卡斯等,對大師的趣聞妙事、學說的精華娓娓道來,增加讀者對一眾經濟學殿堂級人物的了解。
筆者還談到一些偶爾與經濟沾邊的人物,如2000年,四出游說發達國家,把非洲國家債務一筆勾消的搖滾樂隊U2的歌手博諾;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兩位候選人---戈爾及布什、阿根廷及墨西哥的總統等。
作者評說撤銷非洲債務的得與失,認為現在不是撤銷債務的適當時機,貿然一筆勾銷,只會適得其反,增加了非洲國家日后融資的難度,對獨裁者有益,卻苦了老百姓。
第二部分運用經濟學,手起刀落地剖析多個社會問題,如容貌美丑的經濟學意義、合法墮胎與犯罪率下降千絲萬縷的關系、美國的毒品政策、保障知識產權的重要等。
談到美貌經濟學時,作者引述調查指出,美貌、體重及婚姻狀況直接導致工資收入的差距,簡單地說,楚腰纖細及未婚的雇員,往往比其貌不揚、珠圓玉潤及名花有主的女土收入更高。
作者認為,如注重外表是歧視,看重智力也是歧視,兩者沒有分別。他更指出,一些行業---如娛樂業、模特業,甚至服務業,的確需要俊男美女的員工,社會若強制這些行業用人唯才,不以貌取人,反而得不償失,減少本地的GDP,并非社會之福。如是之故,只要顧客認為大有需要,雇主唯貌是用將無可厚非。
不少人認為,90年代起,美國的犯罪率不斷下滑,是警政改善、經濟繁榮的功勞,但研究卻顯示,犯罪率趨降,可能與70年代初的墮胎合法化有關。
研究認為,因合法墮胎而緣盡凡塵的孩子,極可能來自生活潦倒、教育程度低的單親家庭;如果他們呱呱墮地,或因后天環境使然,最終誤入歧途。換句話說,一群合法墮胎的受害者,竟成為經濟學家眼中的犯罪率下降的功臣,實令人扼腕嘆息。
第三部分則縱論廣泛的經濟問題,除大談美國的內部問題外(如減稅與預算的利與弊、911及反恐戰爭對美國經濟的正負面影響、FED利率政策的對與錯),筆觸更遍及東德、俄羅斯、亞非拉的宏觀經濟,內外俱全。
談到911及反恐戰爭,他引用多次戰爭后的經濟表現,預測美國經濟的頹勢可乘反恐戰爭而逆轉,可謂一矢中的。作者分析硬繃繃的經濟問題的同時,也談到一些軟性話題,包括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高峰會議,原來是面子派對,與會者大多重交際,輕交流;介紹了一個結合經濟數據、預測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方法等,軟硬兼備。
總的來說,該書免不了結集本的常見缺點,如系統論述欠奉,分析深度不足等,讀者若關心有關問題的深度,須另覓佳作。不過,它畢竟出自名家之手,即使蜻蜓點水,也有開闊思考空間的作用,不妨一讀。(來源:香港明報;《挑戰大師》羅伯-貝羅 著;譚家瑜 譯;出版社:天下)
他一向對政府干預不以為然,對自由市場則推崇備至。全局分為4篇,按大意分為三部分:1、以人為本,既談及與經濟學、經濟相關的名人,如貨幣理論大師費利民、芝加哥學派開山祖師史蒂格勒、為經濟學應用范圍開疆辟土的貝克、憑理性預期學說勇奪諾獎的盧卡斯等,對大師的趣聞妙事、學說的精華娓娓道來,增加讀者對一眾經濟學殿堂級人物的了解。
筆者還談到一些偶爾與經濟沾邊的人物,如2000年,四出游說發達國家,把非洲國家債務一筆勾消的搖滾樂隊U2的歌手博諾;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兩位候選人---戈爾及布什、阿根廷及墨西哥的總統等。
作者評說撤銷非洲債務的得與失,認為現在不是撤銷債務的適當時機,貿然一筆勾銷,只會適得其反,增加了非洲國家日后融資的難度,對獨裁者有益,卻苦了老百姓。
第二部分運用經濟學,手起刀落地剖析多個社會問題,如容貌美丑的經濟學意義、合法墮胎與犯罪率下降千絲萬縷的關系、美國的毒品政策、保障知識產權的重要等。
談到美貌經濟學時,作者引述調查指出,美貌、體重及婚姻狀況直接導致工資收入的差距,簡單地說,楚腰纖細及未婚的雇員,往往比其貌不揚、珠圓玉潤及名花有主的女土收入更高。
作者認為,如注重外表是歧視,看重智力也是歧視,兩者沒有分別。他更指出,一些行業---如娛樂業、模特業,甚至服務業,的確需要俊男美女的員工,社會若強制這些行業用人唯才,不以貌取人,反而得不償失,減少本地的GDP,并非社會之福。如是之故,只要顧客認為大有需要,雇主唯貌是用將無可厚非。
不少人認為,90年代起,美國的犯罪率不斷下滑,是警政改善、經濟繁榮的功勞,但研究卻顯示,犯罪率趨降,可能與70年代初的墮胎合法化有關。
研究認為,因合法墮胎而緣盡凡塵的孩子,極可能來自生活潦倒、教育程度低的單親家庭;如果他們呱呱墮地,或因后天環境使然,最終誤入歧途。換句話說,一群合法墮胎的受害者,竟成為經濟學家眼中的犯罪率下降的功臣,實令人扼腕嘆息。
第三部分則縱論廣泛的經濟問題,除大談美國的內部問題外(如減稅與預算的利與弊、911及反恐戰爭對美國經濟的正負面影響、FED利率政策的對與錯),筆觸更遍及東德、俄羅斯、亞非拉的宏觀經濟,內外俱全。
談到911及反恐戰爭,他引用多次戰爭后的經濟表現,預測美國經濟的頹勢可乘反恐戰爭而逆轉,可謂一矢中的。作者分析硬繃繃的經濟問題的同時,也談到一些軟性話題,包括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高峰會議,原來是面子派對,與會者大多重交際,輕交流;介紹了一個結合經濟數據、預測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方法等,軟硬兼備。
總的來說,該書免不了結集本的常見缺點,如系統論述欠奉,分析深度不足等,讀者若關心有關問題的深度,須另覓佳作。不過,它畢竟出自名家之手,即使蜻蜓點水,也有開闊思考空間的作用,不妨一讀。(來源:香港明報;《挑戰大師》羅伯-貝羅 著;譚家瑜 譯;出版社:天下)